香港人出名識飲識食,在這「美食天堂」,想食咩菜式、口味、烹調方法,隨時隨地都能找到。美食當前,難以忍口,但食埋食埋,可能已經熱量超標。多餘能量轉化成內臟脂肪積聚身體,首當其衝就是肝臟,造成肝脂。因為食太多美食而有肝脂,個肝真係「幸福肥」。
四分一港人有肝脂 情況相當普遍
別以為肝脂是少數人問題,其實肝脂在香港十分常見。研究顯示,本港有超過四分一人口有肝脂¹,不少上班族經常食外賣快餐,餐餐高油鹽糖,慢慢就會累積肝脂。遇上放假、過節飲食更放肆起來,炸雞、啤酒等等的派對美食多吃當然與肝臟健康無緣;同時,一些「打卡美食」一樣暗藏危機,例如高油脂的酸菜魚、暗藏脂肪的芝士蛋糕、糖份容易超標的甜品下午茶,這些精緻食物都暗暗埋下風險,加速身體累積多餘的內臟脂肪,引發肝脂危機!
4個高危飲食習慣 飲酒只是其一!
要維持肝臟健康,很多人第一時間都聯想到「早啲休息」,的確充足休息可讓肝臟修復,但造成肝脂最關鍵的原因是飲食。以下就總結4個高危飲食習慣。
1)飲酒:所謂「酒精傷肝」,肝臟代謝分解酒精時會產生脂肪酸,當飲得太多酒時,即使以為自己還可喝更多,實質肝臟或無法及時分解物質,導致增加肝臟負擔,更易出現肝脂風險²。
2)高油高卡食物:高油脂或熱量的食物,容易吸收轉化成脂肪累積在內臟,從而導致肝脂。另外習慣高熱量飲食會導致肥胖,進而令身體的代謝循環變慢,增加肝臟工作負荷,大大提升肝脂風險³。
3)高糖飲食:過量的果糖會在代謝過程中轉化為脂肪,累積在肝臟後就有機會演變成肝脂。而港人慣飲的可樂、台式飲品都含有大量果糖,經常飲用就有機會長期攝取過多糖分³,大大提升肝脂風險。
4)食無定時:研究顯示肝臟亦有「生理時鐘」,定時進食可以維持代謝節奏,調整肝臟狀況,令肝臟更有效率處理內臟脂肪,避免肝脂形成。相反食無定時,特別夜晚食「宵夜」,會影響肝臟休息,同時增加肝臟負擔及肝脂風險⁴。
靠維特健靈「健肝寶」減肝脂
得知有肝脂問題,不少人會選擇服用健肝產品,但一般健肝產品只有磷脂修復,無法減肝脂。而維特健靈「健肝寶」,市場特有中草本:丹參、五味子、雲芝,清肝排毒,還有肝臟磷脂,修復受損肝臟細胞膜,真正大學科研減肝脂。
- 丹參:研究發現能夠將致肥的白色脂肪(WAT),轉化成易代謝燃燒的棕色脂肪(BAT),不僅有助減重,同時有改善脂肪肝⁵。
- 五味子:實驗証實能夠改善肝臟功能,有效清除有毒物質,加強肝臟解毒能力⁶。
了解更多產品資訊: https://bit.ly/3pcr30E
參考資料:
延伸閱讀: